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1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1469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681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1860篇
海洋学   59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29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对两个典型的带状云系的强降水过程的卫星云图进行定量分析,初步验证了可以用云带0℃边界反映冷高压和副高的活动态势,揭示了降雨强度与云带强度指数及TBB面积指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还研究了暴雨落区与对流云团活动范围的关系,强降水时段与对流云团的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2.
华南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与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陈静  薛纪善  颜宏 《气象学报》2003,61(4):432-446
利用非静力MM5模式,分析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华南暖区暴雨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影响,进行了中尺度暴雨模式扰动集合预报试验。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对流凝结加热引起不同的局地温度扰动,通过大气内部的热力动力过程,导致垂直速度的差异,进而影响网格尺度和次网格尺度降水时间、地点和强度。后续降水再通过凝结潜热释放形成新的扰动源。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还可引起扰动源能量传播方式不同,最终使模拟大气的动力和热力结构有差异。针对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使用两种模式扰动方法构造集合预报扰动模式,第一种方法是随机组合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方案,第二种方法是扰动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中主要参数振幅。集合预报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的集合预报效果优于第二种方法,仅扰动参数振幅值似乎还不足以反映华南暴雨预报的不确定性。单一的确定性预报在暴雨落区和强度方面的可信度不稳定,集合产品能给华南暴雨过程提供更有用价值的指导预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3.
利用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时间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5月2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暴雨过程。发现湿有效能量与此次暴雨降水的关系比较清楚。降水开始前,暴雨区的能量显著增加,强降水开始于能量显著减少时;强降水时,暴雨区的能量出现小幅反弹;当暴雨区能量再次显著减少后暴雨降水结束;这是一次能量锋暴雨,暴雨开始前有能量锋生现象发生,暴雨强降水时段与强能量锋同步,暴雨区位于高能舌北侧能量锋附近。  相似文献   
114.
2002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均天 《气象》2003,29(4):32-36
2002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降水量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早春和伏秋少雨,受旱范围广,华南沿海地区别冬春夏初少雨连旱;汛期内无大范围或持续的强降水过程发生,但长江中下游一带春汛明显,北方雨季偏早,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洪涝及局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较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但起伏变化较大。沙尘天气时段集中,影响范围广,强度偏强。登陆我国的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个数接近常年;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偏多。  相似文献   
115.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国权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3,61(2):146-163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16.
The Ag---Pb---Zn---Cu---Au mining district of Santa María de La Paz has been extensively exploited for approximately 200 years. Consequences of these activities are several deposits of tailings with high As an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which are completely unstable. The climate is semiarid and as the dumps have no protective cover, material from the dumps is dispersed by strong winds. It is also washed out during seasonally heavy rainfalls. By these processes approximately 100 km2 of surrounding have been contaminated by dump material. The As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of the soils was determined as well as their level in crops (Zea Maize) from agricultural land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dumps. In the direction of prevailing winds concentrations up to 1000 ppm Zn, 400 ppm Pb, 16 ppm Cd, 550 ppm Cu and 300 As have been detected in top soils. Using fuzzy cluster analysis the different contamination sources could be identified. Grains of corn from contaminated sites showed no critical concentrations, but leaves which are also used tor fodder, have As-concentrations up to 20 ppm.  相似文献   
117.
Parts of the flood plains north of the Harz Mountains are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such as Pb, Cu, Zn and Cd derived from mining, 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Harz Mts. since the Middle Ages.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mobility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se overbank sediment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danger to the environment arising from this source.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pH on heavy-metal mobility, using a constant-pH method.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an overbank sediment profile near Salzgitter Bad, north of the Harz Mts. The mobility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overbank sediment profile is described as a function of pH and depth. Besides the mobile heavy-metal fraction at a certain pH, the buffering capacity of the sediment at this pH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overbank sediment profile show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buffering capacity and a natural pH harrier could be identifi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profile. Therefore, to avoid increasing heavy-metal mobility the natural layering of the overbank sediment profile should not be disturbed. Two different kinds of desorption experiments at constant pH are also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conversion of the heavy-metal species in the ore minerals into the species in the sediment.  相似文献   
118.
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国桢  方梅 《岩矿测试》1996,15(4):299-310
评述了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用于氯、溴、碘、硫、硒、碲、铬、氮、磷、砷、钒、碳、锡、铅、铁和汞16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分析的进展。这些形态包括不同价态、有机态、无机态、阳离子和阴离子态等。由于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都具有分离和检测两种功能结合的特点,因此它们是用于元素形态分析的有效和方便的方法。引用1980~1994年文献92篇  相似文献   
119.
Data on the cycling of Cu and Zn in two eutrophic lakes are presented: Lake Greifen that becomes seasonally anoxic in its hypolimnion and Lake Sempach that is aerated during winter and oxygenated during summer. They suggest that hypolimnetic oxygenation 1) enhances the release of copper from the sediment but 2) also accelerates the entrapment and deposition of Cu and Zn by freshly formed Mn- and Fe-oxides.  相似文献   
120.
采用文献[1]提出的技术模型,研制了云宵县5月暴雨预报方法,建立了4个因子结构简单而天气学意义明了的客观预报模型。经2000~2003年试用,这种基于场量因子的预报模型,未漏报,严格评定的准确率为67%,明显优于主观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